广州社会组织学院

心理科普 | 你了解同理心吗?

16

同理心

人际交往的基础

个人发展与成功的基石

Empathy

同理心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最早由人本主义大师卡尔·罗杰斯于1951年提出,英文名是Empathy。

它的基本意思是说,一个人要想真正了解别人,就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也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做法,亦译为“设身处地理解”、“感情移入”、“神入”、“共感”、“共情”。

同理心原则

①我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我。

②想要他人理解我,就要首先理解他人。将心比心,才会被人理解。

③别人眼中的自己,才是真正存在的自己。学会以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并据此改进自己在他们眼中的形象。

④只能修正自己,不能修正别人。想成功地与人相处,让别人尊重自己的想法,唯有先改变自己。

⑤真诚坦白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

⑥真情流露的人,才能得到真情回报。

培养同理心的4个步骤

倾听


1.先倾听自己的感觉

同理心的起始是先倾听自己的感觉,假如无法触及自己的感受,而要想体会别人的感受,就太难了,因为这个领域对你来说还是一片空白呢!因此,首先你必须能把自己调整到可以发掘自己的感受,能体会这些感受。

2.表达出自己的感觉

重要的是选择表达感受的方式。

3.倾听他人的感觉

一旦你自己的感受与表达方式不再干扰你倾听别人后,你才能开始练习体会他人的感觉;可以帮助你找出别人感受的线索很多。

4.用体谅来回答他人的感觉

最后,你一听到别人的感觉就会发出某种反应,并能让对方认为你听进去了,且能体会他的感觉。因此,倾听自己以找出自己的感受、表达他们、与体会他人的感觉并与之起共鸣,是同理心发生的四个过程。



缺乏同理心的表现


没有同理心的行为有很多。如果生活中你发现有些人有如下这些行为,可能他们身上会存在缺乏同理心的表现:

1.以自我为中心,较难考虑别人的感受

没有同理心的人,相对来说是比较自我的,容易关注自身的感受。一旦周围的人际关系或者事情违背自己意志了,或者感觉不舒服,就会有暴躁、冲动和情绪化的表现,给他人造成不适。

2.具有反社会普遍价值观的言论和想法

通常来说,同理心是有一定道德和普遍价值层面的。比如父母生病了,子女要尽孝,尽可能地陪伴和照顾父母;孩子出事了,家长也要挺身而出,理解和尊重孩子的需求,关心和支持。

3.有着强烈的控制感和压迫行为

常见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层面。有些家长会用高压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试图灌输自己的理念和想法,让孩子遵循自己。

4.存在非黑即白的极端心理

同理心较差的人,一般会存在认知上的局限,常有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执念。遇到任何事情以及人际交往问题,不会全面辩证地区看待问题,总是从表面上的事物来进行认识。


素材来源于网络
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