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社会组织学院

心理科普 | 你了解心理测试吗?

11
你了解心理测试吗

最近一段时间,年轻人见面打招呼变成了“我是entp,你呢?”

这个突然出现的流行表达来自于一个心理学中的人格测试,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

MBTI通过四个维度,93个条目的问卷,将人格划分了16种,因此也被称为16型人格测试。

人格测试是心理测试一个重要的种类。

那么什么是心理测试呢?

通俗而言,心理测试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方法来测量被评者的智力水平和个性方面差异的一种科学方法。

心理测试一般用设计符合信效度的问卷方式进行,一个有用的心理测试必须是有效的(即有证据支持指定的解释试验结果)和可靠的(即内部一致性、时间一致性等)。

为什么会出现心理测试呢?或者说为什么有时候我们需要做心理测试呢?

其实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出现心理测试的早期雏形,如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曾根据自己的观察评定学生的个别差异,把人分为中人、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

实际是对个体能力的粗略测量与区分。

目前的心理测试多应用于新生入学或新职工入职以及一些心理健康检查等方面。

一方面作为一个新人,学校或者单位需要了解我们的心理特质、心理健康状况,心理测试会逐渐像入学、入职体检一样普及。

另一方面,对于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定困扰的人群来说,心理测试是一种较为科学而有效的测量方式,可以将模糊的内心表征数据化,从而对“症”下药,做到心理调适。

心理测试的种类很多,据美国心理学家1961年的调查,那时的心理测试量表就差不多已经有3000种了。

为了大家了解方便,我们主观地把它们分成下面这么几种类型。

1.根据测试内容,可以把心理测试划分为心理健康测试、个性倾向测试、人格测试等。

2.根据测试媒介可以把测试划分为语言文字类测试和非语言文字类测试。

3.按照被测试的人数划分,心理测试可以分为个别测试和团体测试。

4.从测试的方法来分,可分为问卷式测试、作业式测试、投射性测试。根据不同的测试目的,还可以把心理测试划分为难度测试、速度测试。

完成心理测试后得出的分数应该怎样评价呢?

正如每场考试的分数孤例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将成人的智力测试得分与儿童的智力测试得分作比较从而得出哪个人更聪明是不科学的。

心理测试的结果也需要与一定的标准相比较才有其意义。


为了更好地衡量心理测试的结果,心理学家引入了常模这个概念。

常模是一种供比较的标准量数,由标准化样本测试结果计算而来,即某一标准化样本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它是人才测评用于比较和解释测验结果时的参照分数标准。测验分数必须与某种标准比较,才能显示出它所代表的意义。

从这个角度来讲,随手做一个测试,得出的分数是不具有评价意义的,不建议大家过分相信测试的数字。


心理测验是一种探究人真实内心的工具,通过标准化测验,我们可以一定程度上窥到人类的内心——一块一直以来的神秘之地。

心理测验也是心理学科学性的一种证明。

多数测验都是通过了严谨的数据收集与分析过程才得以建立的,其可重复性、可操作性都较强,是现代科学的一种。

心理测验被广泛应用于入职入学心理测试、心理健康筛查、心理学研究测量等领域。


但目前国内心理领域良莠不齐,心理测验在一定程度上被滥用。

如一些常模参照测验不与常模做比较就对被测者下定义;又如一些完全没有理论依据、没有信效度的测验在市面上流行。

许多人做了大量的题目,却得到一个似是而非的结果。

这对于认可心理学的外行人来说无疑是一种伤害。


知觉上的两歧图形

常被误用于测试个体压力


总之,标准的心理测验是具有科学性的,但必须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此外,不必过分迷信一次测试的结果,毕竟人的心理状态总是处在不断变化中的。只需要把心理测试的结果当作一个参考即可。


素材来源于网络
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