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社会组织学院

2022年广州市残疾人就业辅导员初级班培训剪影(上)

24

为培养广州市残疾人就业辅导员队伍,进一步提升残疾人就业服务人员的综合能力,更好地推动广州市残疾人支持性就业服务,促进广州市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的发展,7月18-23日,受广州市残疾人就业培训服务中心委托,我院举办2022年广州市残疾人就业辅导员培训班,来自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的特教老师、社会组织的一线社工参加了本次培训。

7月18日



7月18日上午,博士、华南农业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廖慧卿老师《残障人士就业创业政策体系与社工服务》专题授课。廖老师以“企业是否愿意雇佣残障人士”“怎样的残障人士适合就业”“心智障碍者是否适合公开就业”等问题讨论引入,剖析了就业对于残障者的重大意义。残障人士就业要做到“能岗匹配”“因人设事”,妨碍他们就业更多是医疗模式和社会模式对于残障就业的观念片面,重点分析了残障人士就业的“比较优势”随后,廖老师简单介绍了融合就业的特点、模型,障人士的就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及政府支持。接着,她介绍了融合就业理念以及国内残障人士就业社会政策与现状。残障人士就业创业法律政策体系,国家残障人士就业的支持政策。最后,廖老师全方面阐释了社工服务,包括分散按比例就业政策、辅助性就业服务政策、支持性就业服务政策与社工服务的关系。


01




02


18日下午,廖慧卿老师以《支持性就业概述》为主题作专题授课。廖老师从心智障碍者定义、类型、发病原因、患者特征介绍了心智障碍者以及他们面临的就业障碍和困难。廖老师着重分析了心智障碍者就业不稳定的原因和促进他们成功就业的因素,引出了社区融合就业模式的“支持性就业”。支持性就业很关键的角色是就业辅导员。就业辅导员能够在案主、家人、用人单位、社区相关人员之间做好协调,为他们做好职业能力分析、培训需求分析、积极帮助寻找工作机会等工作。廖老师还介绍了支持性就业的特点、核心理念与态度,并结合案例讲解了支持性就业的服务模式。


03




04


随后,她介绍了分别介绍了智能障碍者、孤独症患者、精神障碍者的特征和就业支持策略。智能障碍者的特征、在职场的优势,目前存在的就业障碍、就业限制,引出了智能障碍者的适宜的工作类型。结合经典案例,介绍了就业辅导员在帮助智能障碍者成功就业,需要做好相关转衔服务,包括会晤与前期准备、开发工作机会、陪同面试、陪同在岗学习工作流程、进行人际互动训练、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训练核心工作内容。在辅导过程中,遇到了困境个案的应对策略。孤独症患者的学习特质、在职场上面临的难题,以及对应的就业支持策略。支持服务的重点是进行合适的职前准备训练,同时,根据个人的兴趣与优劣势能力,设计职业重建方案,包括职业能力评估、职业生涯规划、职能提升、工作分析与职业配对、在职支援等。精神障碍者的就业支持。精神障碍者的基本特征、就业限制、在就业过程中容易发生的特殊状况。不同程度类型的精神障碍者的就业支持策略。

7月19日



7月19日上午,廖慧卿老师以《职业心理建设与支持性决策服务》为主题作专题分享。廖老师从残障人士的心理特征,就业需要具备的技能,引出了工作人格概念。工作人格是指个人的工作能力、对职业的需求、以及个人人格的形成。随后,她介绍了心智障碍者的工作人格,与学员们一起探讨如何发展心智障碍者的工作人格,并分析了就业适应不良的原因及对应的支持策略。接着,她介绍了听觉障碍员工、肢体障碍员工、视觉障碍员工等身心障碍者员工心理特征,并总结了残障人士共有的心理特征,罗列了与与残障人士的非语言及语言沟通技巧。最后,她分享了社工与案主建立信任关系的技巧——相信案主具有改变的能力,并把这一信念传递给案主,同时促进拥有同理心。她强调了心智障碍者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主决策的意识与能力,为他们就业过程中的支持性决策服务。


05



06


19日下午,廖慧卿老师带来《支持性就业的社会倡导与家庭倡导》专题授课。廖老师以政策倡导的概念切入,介绍了残障领域政策倡导现状,以及社会工作倡导的内涵及意义。随后,她深入分析了社工、家长组织作为社会工作倡导的重要角色,在使用社会倡导推动就业权利的策略选择。廖老师指出,家庭支持是心智障碍者成功就业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在支持性就业服务中,身心障碍者家庭支持系统的需求不容忽视。心智障碍者家庭比普通家庭面临更多的问题与压力,需要开辟转衔服务等社会性支持,与家长一同帮助残障人士实现融合就业。廖老师的课程案例经典,内容丰富,获得学员们一一好评,大家纷纷表示课程听完后仍旧意犹未尽。


07